盒区房:重新分析的一个实例

less than 1 minute read

Published:

“盒区房”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词,比如:

盒马鲜生落户西安,你家是不是“盒区房”?

疫情之下,为什么盒区房成了新刚需

不难看出,盒区房中的“盒”来自于盒马鲜生(简称盒马)。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一个新零售平台,主打鲜活水产和新鲜蔬果。顾客可以像逛普通超市一样去盒马的线下门店购物。不过盒马的特色和优势更多在于用户使用盒马的手机APP线上下单后,商品最快30分钟即可送达家门口。然而,为了保证品质和服务质量,盒马的配送范围通常只覆盖距离门店3公里内的区域,超出此范围就无法配送,也就享受不到盒马带来的便利服务。因此,“盒区房”指的就是位于盒马门店配送范围内的房子。

“盒区房”这个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我认为它的产生来自于对“学区房”的重新分析(reanalysis)。重新分析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英语中的hamburger就是一个典型例子。hamburger原来是hamburg+er,之后被分析成了ham+burger(X+burger),进而产生了cheeseburger、baconburger等词,而且burger自身也成了一个词。

回到学区房,根据相关文献(江坚,2012;张品,2011)对其的定义,学区房就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规定,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主要是重点中小学) 招收指定地域范围内的学生,在这个范围里的学生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人们把这个范围内的物业、房产称为学区房。相应地,这个范围被称为学区。”

也就是说,学区是人为划定的一个范围。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法律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理论上所有房子都是学区房,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不管住什么地方都有对应的学校可供孩子就读。问题是,大家不会认为所有的房子都是“学区房”。 一般来说,只有位于当地人心目中的名校(或重点学校、优质学校等)学区的房子才能被称为学区房。然而,名校的数量是有限的。换句话说,学区房这个词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即这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

盒马鲜生的商品新鲜可靠,品质较高,比如它宣传的口号中就有“不卖隔夜菜”,一些产品只售卖一天,卖不完就下架处理。虽然很受消费者青睐,但目前盒马基本只在一二线城市设有门店,而且很多城市的门店数量较少,配送的范围也仅限于距离门店3公里以内,因此也被人们视作一种稀缺资源。下表是对两者进行的比较。

盒马鲜生优质学校
只服务于限定区域(即距离门店3km内)只招收划定范围的学生入学
商品质量有保障教学质量有保障
开设的门店有限学校数量少

学区房本来应该是“学区+房”,但是有证据表明现在其被分析成了“X+区房”(如盒区房、电区房节区房)。“盒区房”这个新词能够被普遍接受正是由于盒马和优质学校具有表中所列的这些共同点,两者具有类似的frame。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任何词都能进入X,这背后很可能是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这个普遍的认知思维机制在起作用。

image of freshippo